"藏密喉音”的源头可追溯到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世的年代(1357-1419),此种声音是出家人在修行之后所衍生出的一种效果,源自师父亲传徒弟的百年传承。之所以有学者把这种发音方式称作“下鄂音”,是因为僧人在念诵时运用下鄂下拉的技巧,并模仿牦牛吼声式短音的复合原理而产生喉部和胸腔的强烈共鸣并传送甚远的低音。这种唱法需要经过8到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专门训练方能掌握,并且要遵循专门的方法:一位僧人若想练出这种洪亮浑厚而又极低的声音必须经由师父口传心援,并在师父的指导下,在唱诵时与观想结合,经过很多年的练习与实践,直到能发出这种声音,并得到多位师父认证后,才可以成为正式的领经师。
据说,练习发出这种声音的僧人还要拿线绳绑着牛肉,吊在嗓子里上下拉动,其目的是改变嗓子的生理结构,好让嗓子声带位置的肌肉变得更厚、更糙。曾经有一些国外的声学研究者专门针对这种声音进行测试,令这些科学家不解的是,一个人怎么能够发出一般来说只有几名歌手同时发声才能够产生的多音和弦。
此种唱诵如此难得、独特,在僧团念诵时会起到提示和警醒的作用,它的基本特点是由所修之内气带动身体,使用喉音,利用胸腔、口腔等部位的共鸣并加以观想,发出低沉、宏大、神秘、威严的声音。只有在某些特定的佛事活动中才会公开使用这种声音——比如大型法会或平时密宗学院以及其他密宗僧团在颂经时使用,所以称为藏密喉音。(注:以上部分段落来自实验音乐家颜峻的文章《寻找藏密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