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h: Cantatas, BWV 51, 82 & 199

Bach: Cantatas, BWV 51, 82 & 199

虽然现代将巴哈两百多首的声乐作品统称为清唱剧,但在巴哈自己的分类中,却不这样称呼的。有将近70多首的这类作品他自己称为「协奏曲」,真正被他称为清唱剧的只有七首,而这七首全都是为独唱家与乐团合作所写,不包含其他歌手或合唱团。这显示了在巴哈心目中,清唱剧只有以这种型式存在才算正统。本片中的这三首清唱剧就是后者,而且这三首清唱剧都加入了另一把独奏管乐器与独唱家唱和,这在巴哈清唱剧中也是罕见而特殊的情形,尤其是除了第51号清唱剧以外,巴哈都曾经多次反覆改写重新呈现另两首清唱剧,这正显示了这些作品在巴哈心目中显然有著相当独特的地位。而事实上,这三首清唱剧也的确是后世特别偏爱的清唱剧,其中又以为小号与女高音合奏的第51号清唱剧最受到欢迎。这部清唱剧历来就因为巴哈在曲中让女高音发挥高难度的花腔唱段,再加进小号不时围绕著女高音作同样华丽的吹奏而受到欢迎:小号和女高音就好像不断在竞赛谁吹的音更高、更快、更华丽一样,尤其是清唱剧最后乐章不断唱著「哈利路亚」,正好和莫札特的经文歌「欢欣雀跃」异曲同工。第81号清唱剧在我们时代较常听到的版本是男低音与双簧管合奏的演唱,这也是此曲的原始版。但之后巴哈一共四度修改此曲供不同场合和不同歌手演唱用,第二份修改版,他将全曲移调E小调,指派由女高音和长笛来合作,就是我们在本片中听到的版本。至于第199号清唱剧,则前后有过三种版本,最早的版本出现在1714年巴哈任职于威玛的期间,这个版本的第六乐章圣咏曲中,加进了中提琴的数字低音,但在后来的科登版中,乐曲移高了一个音,上述的中提琴通奏则改由古大琴来演奏,这也就是本片所採用的版本。这份录音是法国花腔女高音德赛第一次灌录巴哈的曲目,其中的第51号清唱剧是所有出色女高音,包括苏莎兰、凯瑟琳.芭托都曾演唱的,德赛的演唱让曲中的花腔与小号的花彩奏获得更完美的结合,而她与艾姆的星光音乐会古乐团在巴哈清唱剧中对于乐团与声音织体的处理与呈现上,更让人有无比舒适和清新的讚叹。

Bach: Cantatas, BWV 51, 82 & 199

Natalie Dessay · 1225987200000

虽然现代将巴哈两百多首的声乐作品统称为清唱剧,但在巴哈自己的分类中,却不这样称呼的。有将近70多首的这类作品他自己称为「协奏曲」,真正被他称为清唱剧的只有七首,而这七首全都是为独唱家与乐团合作所写,不包含其他歌手或合唱团。这显示了在巴哈心目中,清唱剧只有以这种型式存在才算正统。本片中的这三首清唱剧就是后者,而且这三首清唱剧都加入了另一把独奏管乐器与独唱家唱和,这在巴哈清唱剧中也是罕见而特殊的情形,尤其是除了第51号清唱剧以外,巴哈都曾经多次反覆改写重新呈现另两首清唱剧,这正显示了这些作品在巴哈心目中显然有著相当独特的地位。而事实上,这三首清唱剧也的确是后世特别偏爱的清唱剧,其中又以为小号与女高音合奏的第51号清唱剧最受到欢迎。这部清唱剧历来就因为巴哈在曲中让女高音发挥高难度的花腔唱段,再加进小号不时围绕著女高音作同样华丽的吹奏而受到欢迎:小号和女高音就好像不断在竞赛谁吹的音更高、更快、更华丽一样,尤其是清唱剧最后乐章不断唱著「哈利路亚」,正好和莫札特的经文歌「欢欣雀跃」异曲同工。第81号清唱剧在我们时代较常听到的版本是男低音与双簧管合奏的演唱,这也是此曲的原始版。但之后巴哈一共四度修改此曲供不同场合和不同歌手演唱用,第二份修改版,他将全曲移调E小调,指派由女高音和长笛来合作,就是我们在本片中听到的版本。至于第199号清唱剧,则前后有过三种版本,最早的版本出现在1714年巴哈任职于威玛的期间,这个版本的第六乐章圣咏曲中,加进了中提琴的数字低音,但在后来的科登版中,乐曲移高了一个音,上述的中提琴通奏则改由古大琴来演奏,这也就是本片所採用的版本。这份录音是法国花腔女高音德赛第一次灌录巴哈的曲目,其中的第51号清唱剧是所有出色女高音,包括苏莎兰、凯瑟琳.芭托都曾演唱的,德赛的演唱让曲中的花腔与小号的花彩奏获得更完美的结合,而她与艾姆的星光音乐会古乐团在巴哈清唱剧中对于乐团与声音织体的处理与呈现上,更让人有无比舒适和清新的讚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