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款儿

款款儿

受尬师傅之邀,为他专辑做作序。 受邀之初,有些惶恐,在此之前已经半年没有执笔而是掌灶。尬师傅宽慰我说,时间宽裕。我想想便提前离职,将脑子里柴米油盐替换成笔墨纸砚,权且一试。 全部歌曲,一一听来,又与尬交换了些想法。承蒙认同,将“款款儿”作为专辑名。实是觉着 山西,尤其晋城,文化氛围是十分婉约的。而我人到中年,反而更喜欢松弛感,“款款儿”又有“且慢些、悠着点”的意思,是为数不多中性且好听的方言。 听过所有歌曲,再细聊专辑一事,处处透出不得劲儿的意思,只觉没达到理想状态。但尬师傅坦言对于这张专辑“完成比完美重要”,我感慨,尬师傅确有成长,是我没刮净眼睛。 说多做少,是长期困扰人类的难题。因为这出于人类的根本:是语言沟通拯救了人类,让人类立于万物之上。所以,对语言的依赖与研究贯彻了人类的发展。 说唱本就与语言密切相关。而我本人对说唱并不感冒,为数不多的红心说唱歌曲大都来自法老、夏之禹这类在严肃与幽默之间反复横跳的歌手。 因为大多数说唱只是在有节奏的说流水账、骂架、炫耀,属于“说多做少”的“说”的范畴。毕竟 90% 的有豪车名表女人兄弟的说唱歌词的创作者,并无上述这些存在。 所幸,尬师傅也属于此类说唱爱好者;本专辑内,炫耀内容不多,每首歌各有各的来自尬的幽默。意境上的黑色幽默的荒诞,总比现实里晴天白日的梦强。 《她走了,饸饹面也惰了》,“惰了”是方言形容面食“坨了”的音译。如此抽象的歌只能用同样抽象的对仗句来简析:她走了饸饹面惰——《海边的曼彻斯特》。 《高娃儿》——自嘲歌曲。毕竟哪个少年没有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少年年年换,日子年年有,日子里的事年年不一样。 《香港街》,港真这歌就属于我不太待见的歌,不过我人也奇怪,也爱看爆米花电影当消遣,就像《九龙城寨》,看完没记得什么,听歌不看歌词也不记得唱过什么。 《哈酒》就简单多了,纯发泄。中年男性雄竞主场便是酒桌,不过近几年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具体原因不便深究。但别期待你的《宿醉》可以有最优解。 《你大明个儿不上班》,充满戾气的标题。如果他们有像《极品飞车》里的团队,不知道会不会干出剧中芬恩相同的桥段。 《二哥洗洗脚》比较有趣。没跟二哥夜里呆过,没什么发言权。不过把这件事写成歌,好有一比:就像余华没把铁生当残疾人,也没把铁生当人。 《煮疙瘩》一首借物喻世的歌。不新鲜、也不俗套。煮疙瘩简单来说就是玉米面糖心饼。 小时也在母亲家乡吃过,应属于日常饮食,用日常饮食去诉说日常生活,而日常生活是什么呢?《步履不停》罢。 《黑颜色》听过像是《天注定》看过后般真实的荒诞。我是比较惊讶于两位00后对其出生还要早20年这些过往的纪念,确有半大孩子舞刀弄枪之感,但并不惹人讨厌,欣慰多些。 《败姓》来说,我不是很同意大多数人对于此类网红的贬低,但我也从不赞成他们的行为。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一群又一群《马大帅》中的范德彪,你方唱罢我登台罢了。 《爱这儿的一切》只能说,一个不热爱家乡的人,做出的任何东西,无根浮萍罢了。可以向往,可以拼搏,切不可忘本。即使身份再炫赫,终要《落叶归根》。 《真心的话》其实属于一首老歌。只是物是人非,可能更有感触。这股劲头,像我最喜欢的系列电影之一——《舞出我人生》,更像我过去大学时练街舞的日子。可能无甚耀眼成就,却总有能值得回味的瞬间。 总结至此。 专辑整体调性稍显乡土气息,倒也不敢硬靠山药蛋派文学大山,与贾樟柯导演的艺术电影大河。但有如此质量的本土方言说唱,还是稍感欣慰的。 听闻专辑制作完成时,恰逢年关。想起 1882 年尼采对自己的新年祝愿是“amor fair”,即“热爱命运” ,也很符合尬师傅“完成比完美重要”的愿景。或许算是一种别样的时空重叠。 说唱本就是喜爱这类文化的年轻人的工具(抱歉我说不出刀枪武器这类中二热血词汇),用其描绘他们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只是 世界不会像十八岁的眼睛看到的那样简单; 也不会像二十二岁的脑子感受的那样荒诞; 也不止三十出头的心脏里跳动的那些悔恨。 但其实,世界的样子、事物的变迁,都是经过人的后知后觉才形成的一种意义。 如何表达这种意义,是说唱这个工具在说唱歌手们手中的唯一意义。 我国的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我国,说唱这条路,有人趟出来了,在这条路上 多做多听多感受,是每个热爱说唱的年轻人该经历的。 对于这些,祝尬师傅:草长莺飞,款款行矣……

款款儿

泽州路尬师傅 · 1737734400000

受尬师傅之邀,为他专辑做作序。 受邀之初,有些惶恐,在此之前已经半年没有执笔而是掌灶。尬师傅宽慰我说,时间宽裕。我想想便提前离职,将脑子里柴米油盐替换成笔墨纸砚,权且一试。 全部歌曲,一一听来,又与尬交换了些想法。承蒙认同,将“款款儿”作为专辑名。实是觉着 山西,尤其晋城,文化氛围是十分婉约的。而我人到中年,反而更喜欢松弛感,“款款儿”又有“且慢些、悠着点”的意思,是为数不多中性且好听的方言。 听过所有歌曲,再细聊专辑一事,处处透出不得劲儿的意思,只觉没达到理想状态。但尬师傅坦言对于这张专辑“完成比完美重要”,我感慨,尬师傅确有成长,是我没刮净眼睛。 说多做少,是长期困扰人类的难题。因为这出于人类的根本:是语言沟通拯救了人类,让人类立于万物之上。所以,对语言的依赖与研究贯彻了人类的发展。 说唱本就与语言密切相关。而我本人对说唱并不感冒,为数不多的红心说唱歌曲大都来自法老、夏之禹这类在严肃与幽默之间反复横跳的歌手。 因为大多数说唱只是在有节奏的说流水账、骂架、炫耀,属于“说多做少”的“说”的范畴。毕竟 90% 的有豪车名表女人兄弟的说唱歌词的创作者,并无上述这些存在。 所幸,尬师傅也属于此类说唱爱好者;本专辑内,炫耀内容不多,每首歌各有各的来自尬的幽默。意境上的黑色幽默的荒诞,总比现实里晴天白日的梦强。 《她走了,饸饹面也惰了》,“惰了”是方言形容面食“坨了”的音译。如此抽象的歌只能用同样抽象的对仗句来简析:她走了饸饹面惰——《海边的曼彻斯特》。 《高娃儿》——自嘲歌曲。毕竟哪个少年没有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少年年年换,日子年年有,日子里的事年年不一样。 《香港街》,港真这歌就属于我不太待见的歌,不过我人也奇怪,也爱看爆米花电影当消遣,就像《九龙城寨》,看完没记得什么,听歌不看歌词也不记得唱过什么。 《哈酒》就简单多了,纯发泄。中年男性雄竞主场便是酒桌,不过近几年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具体原因不便深究。但别期待你的《宿醉》可以有最优解。 《你大明个儿不上班》,充满戾气的标题。如果他们有像《极品飞车》里的团队,不知道会不会干出剧中芬恩相同的桥段。 《二哥洗洗脚》比较有趣。没跟二哥夜里呆过,没什么发言权。不过把这件事写成歌,好有一比:就像余华没把铁生当残疾人,也没把铁生当人。 《煮疙瘩》一首借物喻世的歌。不新鲜、也不俗套。煮疙瘩简单来说就是玉米面糖心饼。 小时也在母亲家乡吃过,应属于日常饮食,用日常饮食去诉说日常生活,而日常生活是什么呢?《步履不停》罢。 《黑颜色》听过像是《天注定》看过后般真实的荒诞。我是比较惊讶于两位00后对其出生还要早20年这些过往的纪念,确有半大孩子舞刀弄枪之感,但并不惹人讨厌,欣慰多些。 《败姓》来说,我不是很同意大多数人对于此类网红的贬低,但我也从不赞成他们的行为。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一群又一群《马大帅》中的范德彪,你方唱罢我登台罢了。 《爱这儿的一切》只能说,一个不热爱家乡的人,做出的任何东西,无根浮萍罢了。可以向往,可以拼搏,切不可忘本。即使身份再炫赫,终要《落叶归根》。 《真心的话》其实属于一首老歌。只是物是人非,可能更有感触。这股劲头,像我最喜欢的系列电影之一——《舞出我人生》,更像我过去大学时练街舞的日子。可能无甚耀眼成就,却总有能值得回味的瞬间。 总结至此。 专辑整体调性稍显乡土气息,倒也不敢硬靠山药蛋派文学大山,与贾樟柯导演的艺术电影大河。但有如此质量的本土方言说唱,还是稍感欣慰的。 听闻专辑制作完成时,恰逢年关。想起 1882 年尼采对自己的新年祝愿是“amor fair”,即“热爱命运” ,也很符合尬师傅“完成比完美重要”的愿景。或许算是一种别样的时空重叠。 说唱本就是喜爱这类文化的年轻人的工具(抱歉我说不出刀枪武器这类中二热血词汇),用其描绘他们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只是 世界不会像十八岁的眼睛看到的那样简单; 也不会像二十二岁的脑子感受的那样荒诞; 也不止三十出头的心脏里跳动的那些悔恨。 但其实,世界的样子、事物的变迁,都是经过人的后知后觉才形成的一种意义。 如何表达这种意义,是说唱这个工具在说唱歌手们手中的唯一意义。 我国的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我国,说唱这条路,有人趟出来了,在这条路上 多做多听多感受,是每个热爱说唱的年轻人该经历的。 对于这些,祝尬师傅:草长莺飞,款款行矣……

1
2
3
4
5
6
7
8
9
10

泽州路尬师傅的其他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