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词话本

弹词话本

“受话本和戏曲的影响,让我从小对江南就有一种深深的情节,而苏州符合了我对江南所有的想象。我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模仿着他们的生活,评弹、昆曲及吴语,琵琶、三弦与曲笛。直到三年过后,开始动笔尝试创作这张专辑。这张专辑是我对话本中的人物、故事的陈述,是一个个画面、印象的叠合。就像话本小说一样,这里是一个小书场,我是‘说话人’,希望听众能变成‘看官’,找到我们于时间于空间存在过的痕迹。”——刀郎 上午看书下午回家练琴,有时抱起琵琶一天能练上个十几个小时。闲暇时骑着电瓶车,探寻苏州大大小小的弄堂,去光裕书场听书,去听邢晏芝老师的苏州话课,去百花书局、十方书屋、乐桥的古旧书店淘书,边生活边创作。这些作品有些是诗意的思,有所言说,又意在不言中,有些是未加思考的意识,是对存在的呼吁,「弹词·话本」是一个有待于听者用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去完成的世界。 这张专辑自2013年就开始筹备,制作团队围绕着这个主题尝试了许多种苏州弹词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方式,始终不甚满意。在一次次尝试中,最终我们决定将创作内容转向研究话本人物。我们的音乐要呈现的是我们眼中的地方文化,而文化是“人文化成”,那必然要转向在这里生长的人、在这里发生的事。做完所有案头工作以后,我们去了所有与话本人物有关的地方实地观察。在众多人物、故事中加以筛选,经过一次次修改,最终以这样的方式与大家见面。 是话本也是画本。在瓜洲渡口、在西米巷、在盘门……“说话人”用自己当下的瞬时印象创作的这张专辑,尝试通过完整的作品来实现音乐的视觉化,表现弹词话本中的人物形象,传递出一帧帧画面。十首歌十幅截然不同的画。 是缩影也是新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情探、珍珠塔……这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似乎穿越了时空,“说话人”的匠心下,随时生发。是“说话人”与底本的对话,也是“说话人”与“看官”之间的交流。在四五百年后的今天,当是非对错都已淡然,是否依旧娱目醒心…… 既理智又非理智。看似荒诞,实则上时空逻辑来自于过去与当下的扭结,在「弹词·话本」中,时间趋从于空间,时间为空间述说,是意识形态的一次突破,是直觉品的一次呈现,场面非梦非实、亦梦亦实。

弹词话本

刀郎 · 1601222400000

“受话本和戏曲的影响,让我从小对江南就有一种深深的情节,而苏州符合了我对江南所有的想象。我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模仿着他们的生活,评弹、昆曲及吴语,琵琶、三弦与曲笛。直到三年过后,开始动笔尝试创作这张专辑。这张专辑是我对话本中的人物、故事的陈述,是一个个画面、印象的叠合。就像话本小说一样,这里是一个小书场,我是‘说话人’,希望听众能变成‘看官’,找到我们于时间于空间存在过的痕迹。”——刀郎 上午看书下午回家练琴,有时抱起琵琶一天能练上个十几个小时。闲暇时骑着电瓶车,探寻苏州大大小小的弄堂,去光裕书场听书,去听邢晏芝老师的苏州话课,去百花书局、十方书屋、乐桥的古旧书店淘书,边生活边创作。这些作品有些是诗意的思,有所言说,又意在不言中,有些是未加思考的意识,是对存在的呼吁,「弹词·话本」是一个有待于听者用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去完成的世界。 这张专辑自2013年就开始筹备,制作团队围绕着这个主题尝试了许多种苏州弹词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方式,始终不甚满意。在一次次尝试中,最终我们决定将创作内容转向研究话本人物。我们的音乐要呈现的是我们眼中的地方文化,而文化是“人文化成”,那必然要转向在这里生长的人、在这里发生的事。做完所有案头工作以后,我们去了所有与话本人物有关的地方实地观察。在众多人物、故事中加以筛选,经过一次次修改,最终以这样的方式与大家见面。 是话本也是画本。在瓜洲渡口、在西米巷、在盘门……“说话人”用自己当下的瞬时印象创作的这张专辑,尝试通过完整的作品来实现音乐的视觉化,表现弹词话本中的人物形象,传递出一帧帧画面。十首歌十幅截然不同的画。 是缩影也是新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情探、珍珠塔……这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似乎穿越了时空,“说话人”的匠心下,随时生发。是“说话人”与底本的对话,也是“说话人”与“看官”之间的交流。在四五百年后的今天,当是非对错都已淡然,是否依旧娱目醒心…… 既理智又非理智。看似荒诞,实则上时空逻辑来自于过去与当下的扭结,在「弹词·话本」中,时间趋从于空间,时间为空间述说,是意识形态的一次突破,是直觉品的一次呈现,场面非梦非实、亦梦亦实。

1
2
3
4
5
6
7
8
9
10

刀郎的其他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