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thoven and Beyond
錄製於她20歲生日前後,瑪麗婭·杜埃尼亞思表演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她在德意志留聲機的第一張錄音專輯——是讓人耳目一新的成就。在當今,像瑪麗婭·杜埃尼亞思這樣的年輕藝術家,要錄製一部如貝氏小提琴協奏曲這樣被表演得如此頻繁的作品,她必須呈現出一些不同的東西,這樣才能在多如牛毛的錄音中脫穎而出。對於杜埃尼亞思,頭等重要的便是要發出自己的聲音。她說「因為這部曲子觸及人們的內心,毫無疑問,這也是我演奏貝氏小提琴協奏曲時要做的重要之事。你不能完全依靠所掌握的這部協奏曲中所蘊含的高超技藝,你必須展現你自己,這只能通過樂音傳達。是的,就是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位西班牙小提琴家甜美的音色,幾乎使人回到上世紀50年代那個音色生動豐富的黃金年代。她對貝氏小提琴協奏曲中含有技術性挑戰的,尤其是昇華主題的第二樂章和活潑生動的第三樂章中長樂句的演奏,是最自然和迷人的演奏錄音之一。聆聽所有三個樂章中杜埃尼亞思自己創作的華彩樂段,同樣是一種樂趣,每支華彩都飽含創意,在以優雅的方式呼應貝多芬核心主題的同時,又帶來聽覺上的享受。「為這部協奏曲創作我自己的華彩樂段,是一個有趣的過程。」杜埃尼亞思說道,「因為我也得以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理解去探索這部作品。我確實深入瞭解分析了這支曲子,並且發現了許多隱藏其中的微妙之處。」 此外正如她專輯的標題所述,除了協奏曲本身,還有許多其他東西。杜埃尼亞思跟隨不同年代作曲家,他們為獨奏者展示超凡技巧而創作出成功且為人熟知的華彩樂段,這讓專輯內最後五支樂曲給予觀眾一個比較施波爾、伊薩伊、聖桑、維尼亞夫斯基和克萊斯勒創作的傑出華彩之間不同點的機會。「這張專輯展示了不同年代、不同作曲家理解貝氏小提琴協奏曲的方式。」杜埃尼亞思補充道。她也分別演奏了這幾位作曲家創作的另一支曲子。包括伊薩伊令人驚嘆的「搖籃曲」和克萊斯勒迷人又傷感、似在追憶往昔的「愛之憂傷」。 瑪麗婭·杜埃尼亞思將帶領我們瞭解「貝多芬與後起之秀」裏的每支樂曲,歡迎大家繼續閱讀! 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是一部可以讓演奏者展示其精湛技巧的作品,但是也必須去展現更多的深思熟慮和內在情感。在第一樂章中,有一段特殊的G小調樂段,我認為這表現的是一種思想上深深的悲傷和痛苦。第二樂章提醒我要與自己對話,或許是與神明吧。另一方面,第三樂章舞曲般的風格富有朝氣、充滿活力,對於獨奏者來說,亦應如此。這部協奏曲以蘊含人類內心深處的情感為特點,而這些情感通常難以用言語表達。」 交響協奏曲(施波爾) 「我錄製了施波爾為小提琴、管弦樂和豎琴所作交響協奏曲的第二樂章,我以前從未嘗試過這樣的樂器組合。小提琴與豎琴非常相似——在我看來,他們的聲音都非常接近於人聲。在樂團中探索發現各種各樣的色彩,對我來說十分有趣。」 搖籃曲(伊薩伊) 『伊薩伊的搖籃曲是小提琴演奏曲目中鮮為人知的寶石,他值得被更多演奏。他展現了小提琴憂鬱哀傷的一面——正如曲名的提示,這是一首搖籃曲,但是是一首非常傷感的曲子。樂譜中有一句引言說道,「可憐的孩子進入悲傷的夢鄉」,人們能夠從這支曲子中感到傷痛。』 哈瓦那(聖桑) 「聖桑的哈瓦那以古巴的哈巴奈拉(habanera)舞曲為基礎,且受到所有古典音樂之中最著名的哈巴奈拉旋律——比才歌劇【卡門】中一支曲子的影響。聖桑像大多數法國作曲家那樣,受到法國南部溫暖音樂的啟發。作為一名西班牙小提琴家,演奏這支曲子對我來說非常有趣,因為聖桑很大程度上受到作曲家兼小提琴家帕布羅·台·薩拉薩蒂的啟發。」 傳說(維尼亞夫斯基) 「維尼亞夫斯基想娶伊莎貝拉·漢普頓(Isabella Hampton)為妻,但是她的父母不贊成,因為他們認為女兒嫁給一位一直居無定所的作曲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就像那個時代的其他大師一樣,維尼亞夫斯基創作了許多個人自用的音樂。在一場伊莎貝拉的父母作為聽眾的音樂會中,維尼亞夫斯基演奏了這支【傳說】。他們一聽到這支曲子,就改變了主意,最終同意了這樁婚事。」 愛之憂傷(克萊斯勒) 『「愛之憂傷」是弗里茨·克萊斯勒的三首舊維也納舞曲之一。他是憂鬱和哀傷的有趣結合,但也是一幅給人追憶往昔、憂傷、情緒化之感的畫像。於我而言,「愛之憂傷」也有浪漫的一面,他或許可以讓美好的笑容一直掛在沉溺於愛情之中、眼裏滿是淚水的人兒臉上。』 為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而作的華彩(施波爾、伊薩伊、聖桑、維尼亞夫斯基和克萊斯勒) 「現在我們來到為貝氏小提琴協奏曲而作的五段華彩——瞭解這些作曲家深入理解這部作品的方式,著實有趣。施波爾創作的華彩,在某種程度上,篇幅短小,且仍受到莫扎特風格的影響,除了前面模仿協奏曲最初一段小提琴獨奏的部分,其餘部分受貝多芬啟發,但是無從得知其主題來自於貝氏小提琴協奏曲;伊薩伊創作的華彩,與前者形成強烈對比,要求獨奏者掌握大量手上技巧,因為他用幾乎貫穿整個華彩樂段的重音奏法(double stop)來修飾貝多芬的主題。這段華彩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音調變化(harmonic contrast),以及伊薩伊使用左手撥奏(pizzicato)來模擬小提琴協奏曲開始時定音鼓的聲音;聖桑創作的華彩,我認為是最優雅的,並且這也是僅有的由非小提琴家的作曲者創作的小提琴華彩作品,他需要精湛的技巧,但也含有非常優美、富有詩意的段落,且由一種相當浪漫的風格作成,聖桑使用了貝多芬音樂中極有代表性和常見的東西——強弱對比(dynamic contrast);維尼亞夫斯基創作的華彩,正如維尼亞夫斯基本人,技藝高超,但是也有浪漫的一面,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抒情段落,我認為他忠於貝多芬的主題和風格;最後的是克萊斯勒創作的華彩,最吸引我的是他在同一樂句中將不同主題纏繞交織的能力,我認為這也是非常忠於貝多芬主題和風格的華彩。同時這也是最著名、被最多演奏的為貝氏小提琴協奏曲而作的華彩。尋找我自己對這段華彩的詮釋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他被演奏得如此之多。我想為之賦予一些帶有個性的東西——一些新的微妙變化和色彩。」 (用戶「笨精靈瑪麗婭」整理翻譯於專輯說明書、Apple Music Class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