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从草原走过

黄河从草原走过

民族管弦乐交响音画 录音:李小沛 指挥:张列 民族管弦乐交响音画——《黄河从草原走过》,全曲由三篇、九章和终曲组成。这是一张致敬黄河的唱片,同时也是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作品之一。 宋代的王安石曾诗颂《黄河》:“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可以说,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母亲河象征的黄河,载着中华文明奔流至今,汇入大海,通纳于世界。更见证了她经流的地域的历史变化。所谓“黄河从这里走过”,即是寄寓了中国音乐家们(作曲家和演奏家们)对黄河的礼赞,这其中凝聚了他们有感于黄河旁的生活情景,继而讴歌出如火烈烈的旋律激情。在此,谨以音乐的名义,向中国音乐家们致敬!向所有聆听本专辑和参与本专辑制作的人员致敬! 独特的民族情怀造就非同寻常的民族管弦乐交响音画,录音由录音大师李小沛亲自录制,所有录音设备要提前运至录音现场,录制前提前排练,《黄河从草原走过》虽然是一部交响音画也是一部民族管弦乐作品,需要庞大的录音规模,作品从写作到乐器配置以及和声乃至音乐的整个发展过程都与西洋管弦乐完全不一样,西洋管弦乐追求融合,声音的分布均匀,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更具线条性,在录制中需要将民族管弦乐中每一个乐器的个性与和谐全部都表现出来,同时和声为线性旋律增添色彩,各个声部不仅要求清晰,还要保证声音的平衡与均匀,以音乐音响观为聆听者造就一个聆听的舞台,通过前期创作者与录制者沟通,互相给予创作空间。 宏大的录音现场,要将民族管弦乐中的个性与和谐以平衡的方式呈现,音乐的合理性与艺术性需要录音师有极强的把控力。 《黄河从草原走过》中使用了口弦、冒顿潮尔、萨满鼓、喇嘛号、马头琴等富有内蒙地区特色的乐器,有些乐器的声音非常细小,在现场演奏中很难听清,但以录音手法表现,聆听者可以从唱片中清楚听到这些声音微小的乐器中发出的独特的声响,这些美丽且极具艺术性的声响以录音来记录,每一件乐器的声音音色、强度、位置等关系靠录音师来平衡,考究的录音技术与独特的录音审美也是这张唱片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黄河从草原走过》这部交响音画包含草原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情愫,「龙源音乐」将《黄河从草原走过》这部作品以交响音画的形体现蒙汉文化交融,描写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色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采用“以景喻情,以小见大”的方式抒发对于黄河流域的热爱和广阔中华的赞美之情,作品中记录了许多内蒙地区特有的调式,我们有责任将这些富有色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以好的录音形式记录,希望能够得以长久流传。 黄河是中华象征,从草原蜿蜒至黄河,《黄河从草原走过》这样一部庞大的作品,所有参与者都在以乐音抒发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很多幕后艺术家都是土生土长的包头人,作品也显得尤为真诚,庞大的幕后艺术团队与作品本身独特的美丽风姿构成这部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民族管弦交响音画作品,不少聆听者听过以后被这部讴歌黄河的音乐礼赞感动 。 音乐与音响的故事永远也不会完结,优秀的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需要我们一同努力。「龙源音乐」希望成为一座音乐桥梁,不仅是聆听者与音乐之间的沟通,传统音乐与现代沟通也是传承过程中重要的存在。在此特别感谢活动的参与者与支持者,以及包头漫瀚艺术剧院所有幕后的艺术家们,这一场延黄河蜿蜒而上的旅行,流入每一个聆听者的心里,流向崭新的未来时光。

黄河从草原走过

李小沛 · 1572019200000

民族管弦乐交响音画 录音:李小沛 指挥:张列 民族管弦乐交响音画——《黄河从草原走过》,全曲由三篇、九章和终曲组成。这是一张致敬黄河的唱片,同时也是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作品之一。 宋代的王安石曾诗颂《黄河》:“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可以说,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母亲河象征的黄河,载着中华文明奔流至今,汇入大海,通纳于世界。更见证了她经流的地域的历史变化。所谓“黄河从这里走过”,即是寄寓了中国音乐家们(作曲家和演奏家们)对黄河的礼赞,这其中凝聚了他们有感于黄河旁的生活情景,继而讴歌出如火烈烈的旋律激情。在此,谨以音乐的名义,向中国音乐家们致敬!向所有聆听本专辑和参与本专辑制作的人员致敬! 独特的民族情怀造就非同寻常的民族管弦乐交响音画,录音由录音大师李小沛亲自录制,所有录音设备要提前运至录音现场,录制前提前排练,《黄河从草原走过》虽然是一部交响音画也是一部民族管弦乐作品,需要庞大的录音规模,作品从写作到乐器配置以及和声乃至音乐的整个发展过程都与西洋管弦乐完全不一样,西洋管弦乐追求融合,声音的分布均匀,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更具线条性,在录制中需要将民族管弦乐中每一个乐器的个性与和谐全部都表现出来,同时和声为线性旋律增添色彩,各个声部不仅要求清晰,还要保证声音的平衡与均匀,以音乐音响观为聆听者造就一个聆听的舞台,通过前期创作者与录制者沟通,互相给予创作空间。 宏大的录音现场,要将民族管弦乐中的个性与和谐以平衡的方式呈现,音乐的合理性与艺术性需要录音师有极强的把控力。 《黄河从草原走过》中使用了口弦、冒顿潮尔、萨满鼓、喇嘛号、马头琴等富有内蒙地区特色的乐器,有些乐器的声音非常细小,在现场演奏中很难听清,但以录音手法表现,聆听者可以从唱片中清楚听到这些声音微小的乐器中发出的独特的声响,这些美丽且极具艺术性的声响以录音来记录,每一件乐器的声音音色、强度、位置等关系靠录音师来平衡,考究的录音技术与独特的录音审美也是这张唱片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黄河从草原走过》这部交响音画包含草原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情愫,「龙源音乐」将《黄河从草原走过》这部作品以交响音画的形体现蒙汉文化交融,描写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色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采用“以景喻情,以小见大”的方式抒发对于黄河流域的热爱和广阔中华的赞美之情,作品中记录了许多内蒙地区特有的调式,我们有责任将这些富有色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以好的录音形式记录,希望能够得以长久流传。 黄河是中华象征,从草原蜿蜒至黄河,《黄河从草原走过》这样一部庞大的作品,所有参与者都在以乐音抒发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很多幕后艺术家都是土生土长的包头人,作品也显得尤为真诚,庞大的幕后艺术团队与作品本身独特的美丽风姿构成这部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民族管弦交响音画作品,不少聆听者听过以后被这部讴歌黄河的音乐礼赞感动 。 音乐与音响的故事永远也不会完结,优秀的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需要我们一同努力。「龙源音乐」希望成为一座音乐桥梁,不仅是聆听者与音乐之间的沟通,传统音乐与现代沟通也是传承过程中重要的存在。在此特别感谢活动的参与者与支持者,以及包头漫瀚艺术剧院所有幕后的艺术家们,这一场延黄河蜿蜒而上的旅行,流入每一个聆听者的心里,流向崭新的未来时光。

1
2
3
4
5
6
7
8
9
10